黃沙鎮煙葉收購點工作人員正在對煙葉進行分級。 鄧加亮攝
  白培生 譚貽筆 周明軍 雷捌金 劉從武
  9月13日一大早,宜章縣黃沙煙草站又忙碌起來了。自從8月8日縣裡開稱收購烤煙以來,每天約時前來交售烤煙的煙農絡繹不絕。
  長村鄉鎮興村種煙大戶譚國財,這次又送了9000餘斤烤煙過來,經過初檢、分級、定級、司磅等環節後,他拿到了當天售煙的進賬單,定睛一看:153600元!老譚頓時眯著眼睛樂了。
  問及今年的收成時,譚國財樂呵呵地對我們說:“除去開支,今年賺個20多萬不成問題!”
  烤煙生產,讓宜章廣大煙農奔上了致富路。
  因地制宜壯大產業
  位於全省最南端的宜章縣,是個典型的山區縣,地處南嶺山脈中心,境內騎田嶺是著名的五嶺之一,總面積2142平方公里,耕地54萬畝,轄22個鄉鎮,62萬人口。全縣南北兩端高、中部地勢低,水系呈扇形,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,地形呈階梯分佈。
  宜章是煙葉生產老區縣,自1964年開始引進烤煙試種,至今已有50年曆史。這裡自然條件優越,光、熱、水、土匹配,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,非常適宜煙葉生產。
  縣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,宜章縣歷年平均氣溫18.3℃,日照時數約1603小時,無霜期292天,年降水量1392.8mm。烤煙大田生育期(3月-7月份)降水量達780.7mm,活動積溫3234℃,日照時數642.3小時,日照率達到32%以上,光、熱、水同季,且均在烤煙生長的最適宜範圍。植煙土壤大多分佈在丘陵山地及溪谷平原上,煙稻輪作,坡度在5-15度,為石灰岩紅、黃土壤,土壤PH值為5.5-7.0,表土層含有機質豐富,養分含量處於中等水平以上。在現有耕地範圍內,宜章擁有烤煙生產最適宜區域15.6萬畝,適宜區域達22.7萬畝。
  據煙草部門的同志介紹,宜章縣生產的煙以橘黃色組為主,葉片疏鬆、厚薄適中至稍厚,富含油分、彈性好;含糖量偏高,煙鹼蛋白質含量適中,內在化學成分協調;具有顯著的濃香型特點,香氣質好、香氣量足、氣味醇和、燃燒性好、煙灰灰白,完全符合卷煙工藝配方對優質煙葉的要求。
  特別是該縣黃沙、赤石、里田、白沙、天塘等鄉鎮,所產煙葉成熟度好,顏色金黃,質地柔和,色澤均勻飽滿,香味醇和,色、香、味俱佳,上部葉可用性高,品質獨具南嶺山地濃香特色。
  1990年以來,在歷次全國煙草專家質監評析會議、鄭州煙草研究院、全國、全省特色煙葉開發質量評析、湖南省煙草專賣局質量監督檢測等各層次評比檢測上,專家們一致確認宜章煙葉內在質量優勢突出,上部葉可用性高,香氣濃郁,內在質量接近雲南大理或達到津巴布韋同等級的烤煙質量水平。
  為此,從2009年開始,宜章縣提出“鞏固老區,發展新區,做好烤煙生產這項富民產業”的發展思路,想方設法抓緊抓好。到去年,全縣種煙鄉鎮發展到15個,種煙村發展到125個,煙農703戶,合同種植面積擴大到3.9萬畝,收購量增加到86518擔。全縣涌現出了以黃沙、迎春為代表的南部東莽煙區,以天塘、白沙為代表的南部西莽煙區,以岩泉、慄源為代表的莽北煙區,以赤石、里田為代表的東部煙區等4大煙葉生產區域。
  今年,面對國家煙葉生產“雙控”新形勢,縣委書記歐陽鋒、縣長王建球指出,要加強指導,切實保護煙農利益,確保煙葉產業持續、穩定、健康發展,打造“莽山生態濃香型烤煙”品牌,力爭坐上郴州市產煙縣市區的第二把交椅。同時要加快煙葉產業政策扶持,打造宜章煙葉產業升級版。
  縣裡相關部門還與15個種煙鄉鎮、142個行政村、841戶煙農簽訂了種植3.8萬畝、收購9萬擔的合同。
  部門聯動扶持產業
  發展現代煙草農業,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。
  近年來,宜章縣通過積極爭取,整合煙草、農業、農開等涉農資金,按照“因地制宜、統一規劃、合理佈局”的要求,在煙葉主產鄉鎮和村為主要建設區域,“突出重點,整村成片推進”,全力改善煙葉基礎設施。該縣煙草部門先後投入1.2億元,其他涉農部門投入1.26餘億元,其中國土6721.3萬元、農開2137.6萬元、水利1725萬元、財政1423萬元、電力331.5萬元、農機169.3萬元,極大改善了煙區的生產生活條件。
  到2013年,全縣新修排灌溝渠411條,總長178.25公里,提灌站3個,塘壩19個,機耕路7.19公里,煙水配套項目受益面積2.2萬畝;新建密集烤房2972座,烘烤工場6個,煙葉烤能達到4.4萬畝;建設育苗工場9個,供苗能力達到4.4萬畝;配置農業機械897台套,機械化作業達到60%;建設標準化煙站收購線8條,煙葉收購能力達到10萬擔。
  今年,縣裡又投資2607萬元,在龍塘、平原和千家岸3個片區,實施了建設規模為10020畝的基本煙田土地整理項目,共惠及6個鄉鎮、15個村。
  “目前烤煙進入到烘烤、收購的關鍵時期,烘烤有要訣,要註意……”記者在里田鄉上渡村採訪,只見煙農陳小龍趁吃飯的“空隙”看起了“電視”。他說,搭幫煙草局和電視臺,去年錄製了烤煙生產技術指導短片,每到關鍵時期,他就拿出短片來看看。“這關係到一年的收成,千萬不敢大意!”
  “是的,有了煙草等部門的關心,我們在家就能學種煙技術,種煙真是越來越輕鬆了。”今年種植烤煙300畝的種煙大戶谷文彬深有感觸地說,由於種植面積大,烤煙移栽及大田管理的各個階段都要請四五十個工人,以前因為擔心工人們不懂技術,害怕費時費工還管理不好,每次下田前要專門邀請煙草站技術員組織工人們開展培訓。現在,只需要打個電話,告訴工人們在技術指導短片播放時,在家認真學習觀看就可以了,不僅簡單方便,而且效果更好,成本更低,真是事半功倍。
  基礎設施逐年改善,技術指導優質貼心,極大地調動了煙農的種植積極性。
  從2009年到2013年,全縣種煙鄉鎮增加了3個,種煙村增加了61個,合同面積由8500多畝增加到了3.9萬畝,增幅為355.52%;其中10畝以上大戶增加了319戶,增幅為180.23%;大戶種煙面積在全縣的占比提高了43.7個百分點,戶均種植面積增加了46.49畝,增幅為517.71%。
  煙葉種植效益也逐年提高。2009年,全縣煙葉收購均價每擔768.45元(不含扶持費),煙葉產值2300.87萬元,煙葉稅415.68萬元。
  到今年,全縣煙葉收購均價可達到每擔 1319.48 元(不含扶持費),煙葉產值可達14200 萬元左右,可望實現煙葉特產稅 2200萬元以上。
 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,烤煙產業在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的同時,還帶動了農村閑散人員務工。據縣煙草部門的工作人員測算,僅烤煙產業,每年可給農村註入5000萬元以上的勞務費用。
  黃沙鎮金葉合作社理事長黃學勇告訴記者,該鎮大黃家種植了1000來畝烤煙,今年請臨時工“幫忙”,至少要花120萬元。
   創新發展穩定產業
  從年種植0.85萬畝到3.9萬畝;從年收購2.6萬擔到9萬擔,短短幾年時間,宜章煙草產業發生了質與量的升級。透過其穩健的發展步伐,其創新做法亮點頻閃。
  ——白沙發展新模式。當前,受自然條件和制度環境制約,農業發展逐步轉向大戶農業,它既摒棄傳統農業的分散落後,又有別於現代農業的高度集中和全面先進高效,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必要過渡階段。基於這種認識,2012年,宜章縣通過“外引內培、要素流轉”,在白沙圩鄉著力培育15-50畝的種煙大戶,受到農民的廣泛歡迎,一舉發展種煙面積2911畝,煙農47戶,戶均種植61.94畝。
  實踐證明,這種模式既強調規模適度穩健,又避免了盲目發展。成功後迅速複製擴展到笆籬、天塘、一六、岩泉、慄源、關溪等新區和黃沙、迎春、赤石、里田等老區鄉鎮,使得新老煙區觀念共振發展共榮,被宜章鄉鎮幹部和煙草部門員工傳為佳話。
  ——散煙收購新模式。為了更快更好地收購煙葉,保障煙農利益,宜章縣將煙農環節的“成熟採收、鮮煙分類編桿、烘烤、回潮、分組、預檢、標識、儲運”等安排在密集烤房群集中進行;將“驗證、定級、複檢、工業認同、司磅、結算、成包、調運”等環節安排在煙草站集中進行。實行“煙農環節”與“煙站環節”分段集中運行,時空分離。
  這樣一來,極大地提高了收購時效,並得到了煙農的普遍認可。2011年,該縣在白沙圩試點散煙收購,當年示範點收購散煙863.128擔,僅占全縣收購量的2.15%,去年在全縣各收購站線全面推廣,收購散煙86518擔,占全縣煙葉收購量的100%。
  ——“五位一體”技術服務新體系。宜章縣技術推廣工作者堅持“從生產實踐中來,到生產實踐中去;從煙田煙農中來,到煙田煙農中去”的創新理念和工作作風,構建了縣—鄉—村—站—合作社等“五位一體”的技術服務新體系。
  在生產實踐中,他們提出了“稻草覆蓋集中施肥技術研究與應用”、“K326控青提質專項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”等研發課題,其中“烤煙優質豐產綜合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”等4項成果已通過專家成果鑒定,3個項目成果獲得了郴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。去年該縣2個新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.5萬畝;推廣濃香型良種K326專項栽培技術示範1.5萬畝;上部煙5-7片集中熟採、餅肥增香、煙夾編煙等實用技術已逐漸為廣大煙農接受。
  在技術培訓上,突出專業化,實行全員全程全覆蓋。縣裡每年都要組織技術培訓五、六期,從生產發動到備耕育苗、大田移栽、大田管理、成熟採烤,各個環節都組織舉辦相關技術培訓,培訓對象為職工、技術員、合作社成員、種煙大戶及鄉村幹部。將專業化育苗、專業化植保、專業化烘烤、專業化分級作為技術培訓的重點和新方向,並實行縣、鄉、村、站、合作社五級聯動,共同抓好技術培訓和推廣……
  “發展得了,控制得住,收購順暢,不得不服!”難怪最近鄰縣的煙草同行們在參觀宜章烤煙產業後,發出了這樣的感慨。
  ·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·  (原標題:又是一年金葉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y09byxx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